|
33333.jpg (44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2-28 09:57 上傳
咸陽的面條大有說頭。人說陜西人是面肚子,一天不吃面都不行,這樣孕育了陜西博大精深的面文化。陜西各地的面條樣數(shù)可以天天不重樣地吃,一年到頭也吃不完。就咸陽講,提到面不能不提到這幾家:箸頭面、biangbiang面、廁所面、瞎子面、臊子面、岐山臊子面。
箸頭面館在北大街中段,老板姓肖不姓張。何謂箸頭面?箸,筷子也,即象筷子一樣粗細(xì)的面。名這樣叫,實不盡然,有棍棍面,有扯面,有寬面,有窄面,有粗面,有細(xì)面。不管啥面,只放豆芽、辣子、味精,用油潑,即油潑面是也。箸頭面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老板舍得放油,面吃完油一層吃不完;二是量大,一大碗面膀肩人吃不完;三是便宜,兩塊錢一碗,不論物價漲落,一老不變。就面本身講,從發(fā)面、性面、揉面、搟面、扯面、煮面等方面有竅道,做出來就兩個字:瓤筋。瓤即不硬,筋即不爛不碎有嚼頭。瓤筋兩字說出來容易,做到卻不容易,要拿捏的準(zhǔn)沒有幾年的功夫不行。因為以上原因,箸頭面館生意一直紅火?;鸬缴冻潭??沒有蒜,沒有紙,喝湯自己舀,想單獨吃小碗沒門,除非你吃了大碗再帶個小碗可以。就這,生意天天還是顧客排隊。賣菜的、蹬三輪的、拉架子車的、干重活的來吃,穿西服的、坐轎車的、夾皮包的、畫眉描唇的也來吃。老漢我走南闖北幾十年,吃的面數(shù)不勝數(shù),咸陽箸頭面不敢說是天下最好的,但咸陽箸頭面館肖老板招呼客人時的記性卻是天下一絕。老漢我在此隆重推出,望海內(nèi)外賓朋來咸陽一定不要忘了箸頭面館,面可以不吃,肖老板不能不見。肖老板的記性如何好?你去吃兩回面,第三回不用說話他就知道你吃寬吃細(xì)吃多吃少吃咸吃淡吃辣吃酸。幾十碗面放灶房煮,哪一碗面在前哪一碗面在后哪一碗面煮輕哪一碗面煮重哪一碗面放豆芽哪一碗面不放豆芽哪一碗是誰的哪一碗面不是誰的,肖老板不用本子不用筆,全砸在腦子里,一口報的清清楚楚,不會出一點錯。不信?你朝北大街里走,吃回面或是站那兒看一會兒就知道了。
老街(中山街)有一家biangbiang面館,出租車司機愛在那吃飯。我是在那知道這個biang字怎么寫的,老板是老太太和她兒子,老太太還給我說了個biang字的順口溜,什么“左一長,右一長,中間站個馬大王”,什么“做坐著小車到咸陽?!?biangbiang面,咸陽一種獨特面食。說面之前先說字。這個biang字典不收,字庫不存,只是存留于咸陽百姓的口中,說者清楚,聽者明白。民間有諺語專門說這個字的寫法:
一點飛上天,
河水流兩邊,
八字大張口,
言字往里走,
左絞絲,右絞絲,
你家長,我家長,
當(dāng)中夾個馬大王,
心襯底,月照光,
留個勾搭掛麻糖,
推上車車逛咸陽。
用這么多筆畫、部首、字來組成一個字,實在是太復(fù)雜了。外地人聽起來一頭霧水,看起來十分有趣。不過這個biang字到底是咋來的,人說人異,沒有定論。老漢我琢磨多年,有兩個猜想:一是象聲字。biang字說的是扁、長、寬的面條,這種面條制作中打在案板上發(fā)出biang的聲音,故人們造了個字來形容這種聲音。二是扁長二字的組合音.biangbiang面人們原來叫扁長面,說時間長了扁長二字的音慢慢發(fā)生了變化,用扁的聲母和長的韻母組成了一個新的音,biang。就像不用二字組成的甭一樣。老漢估計我這兩個猜想競爭中國文字的最高獎綽綽有余。
biangbiang面也叫河水biangbiang.最早咸陽人吃渭河水,沿河而居,挑水和面。咸陽人實在,做的面又長又扁又寬又薄又筋。咸陽梁澄清先生說:“這種用天然河水做成的面食,生不變硬,熟不粘連,置之雖久亦不變質(zhì)走味?!薄安坏硶r美味可口,老少皆宜,而且食后易于消化,耐勞耐饑?!薄安粌H為一般人家喜歡終年食用,而且也逐漸成為舊時咸陽街頭一種大眾化的風(fēng)味食品,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br />
吃biangbiang面原來要到中山街里去,在人民劇院附近有好幾家 面館,到中午時候人擠人?,F(xiàn)在永綏街、清太街改造,生意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據(jù)說有一家搬到了興無村即鳳凰小區(qū),地方大了,衛(wèi)生好了,生意很是火爆。一般人進(jìn)到面館張口就是:“來碗面,全套?!笔裁唇腥??外地人不明白。全套就是放肉臊子、西紅柿雞蛋、油潑,三樣一樣不缺。
biangbiang面,不僅奇在面,還奇在字。吃著又長又扁又寬又薄又筋的面條,看著那個復(fù)雜得不能再復(fù)雜的字,人們對咸陽的認(rèn)識又進(jìn)了一層
廁所面,聽起來惡心,看起來不雅,吃起來如何?咸陽老街人不知道廁所面的少,天天顧客盈門,那么怎么叫了個如此不雅的名字?
原來十幾年前,有花店巷人在花店巷南頭擺攤賣面,一炮打響,生意好生了得。大清早食客們就互相招呼:“走,吃面去。”不知道人忙問:“啥地方吃?”“花店巷口廁所跟前?!闭l問都這樣回答,問的人聽起來煩,答的人說起來也煩。為省事,干脆就叫廁所面。一傳十十傳百,不雅的名字加快了傳播的速度,不雅的名字激起了食客的食欲,生意反倒越快越好。
廁所面現(xiàn)在搬到了花店巷西邊,市房地局對面。租房進(jìn)店做生意,按說和廁所已沒有任何關(guān)系。但叫順嘴了,加之飯店沒起名字,人們還是廁所面廁所面的叫。叫的人覺不來不雅,聽的人感不到不順。廁所面的特點是薄、筋、煎火。老一輩人吃了說了一個年輕人聽不懂的詞兒:面梢。何謂面梢?面的四周一圈是也。凡是搟過面的人都知道,面的邊沿肯定是很薄的。薄薄的面,熱熱的湯,一筷子頭的量,家常臊子味道,秋冬吃起來煎火,春夏吃起來滋潤。大清早中山街啥地方停車多,啥地方就是賣廁所面的
瞎子面的老板年輕的時候是三線學(xué)兵,在一次施工過程中被炸瞎了眼睛,還有一個被炸死,一個被炸成了麻子.其實他也不容易的,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因為祖國的建設(shè)而成了殘疾,并且沒有依靠政府生活,而是自己打拼,掙下了一份家業(yè).現(xiàn)在因為上了年齡,把飯店轉(zhuǎn)讓了.不過他的面真的很好吃
岐山臊子面在咸陽落地生根推廣擴大首先要感謝國棉一廠的紡織女工。現(xiàn)在老段家的老板那時剛到咸陽發(fā)展,棲身在一廠柳林村,租房賣面。量大味竄價低,很受紡織女工歡迎。不久一家?guī)б患遥矫骛^越開越多。到現(xiàn)在弄的比較好的有老段家,樂育南路的面食灣,東風(fēng)路的岐山面館。相比而言,老段家還是火一些。
岐山臊子面的特點用不著我在這里羅嗦了。受到咸陽人的歡迎,關(guān)鍵還是味道特別,不吃不由人。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吃一次就會上癮。不過吃時間長了,味覺也遲鈍了,感覺不到什么特別的地方,就是個酸和辣。忽一日,單位來客人同去岐山周公廟。沿途農(nóng)村農(nóng)家樂很多。吃飯時候,我同客人進(jìn)了一家。面是小碗岐山臊子面,嘗一口,哎喲,我的天,那個味是我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我這才知道了真正的岐山臊子面是什么樣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