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花朵朵 于 2012-8-23 17:10 編輯
浪花找美食一日游——(下)天下第一倉 這是我最游大荔最后一站,也是在“原生態(tài)美食”后的最經典之處,我發(fā)表的帖子都是和吃喝玩樂有關的,為了給論壇帶來互動,請大家看完帖子發(fā)表看法和意見。 下面就上圖看下這古代人怎么存放糧食。
天下第一倉.jpg (176.67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3 上傳
豐圖義倉.jpg (473.49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8 上傳
“豐圖義倉”位于陜西省大荔縣城東17公里處朝邑鎮(zhèn)南寨子村。清光緒八年(1882年)由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倡議修建的民辦糧倉,歷時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并在倉頂賜“虎”、“龍”二字。豐圖義倉與蘇州的“豐備義倉”并重一時,馳名全國。大荔朝邑鎮(zhèn)的豐圖義倉不僅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而且經歷百余年風雨后至今仍在使用。1958年國家興建三門峽水電站,實施移民工程,豐圖義倉所在的朝邑老縣城合并到現(xiàn)在的陜西大荔縣,朝邑成為大荔的一個古鎮(zhèn),豐圖義倉則改為朝邑鎮(zhèn)糧站,成為當?shù)刂匾膬Z基地。 糧倉外面還修有一道城墻防衛(wèi),從古至今糧食一直是天下大事
城門外.jpg (534.96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5 上傳
城門
鐵城門.jpg (468.4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4 上傳
左城墻
左城墻.jpg (561.28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19 上傳
右城墻
右城墻.jpg (381.54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6 上傳
SAM_3162.jpg (411.17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6:51 上傳
走進朝邑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你也能看到古時糧倉的獨有建筑風格。
SAM_3053.jpg (418.1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6:50 上傳
SAM_3050.jpg (392.48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19 上傳
SAM_3052.jpg (575.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0 上傳
糧倉外墻2.jpg (372.59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2 上傳
東倉門
西倉門.jpg (462.36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5 上傳
西倉門
東倉門.jpg (428.25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7 上傳
進了大門是一對內鑲式的門,門洞內過車不會撞到門
內鑲門.jpg (369.75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3 上傳
里面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四周建筑相連,頂上還建有城樓,頗像個微型的小城
豐圖義倉廣場1.jpg (299.44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8 上傳
這里現(xiàn)在還有國家儲備糧食.jpg (428.1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7 上傳
SAM_3072.jpg (266.06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6:50 上傳
。
劉少琦夫人王光美等各價人士參觀豐圖義倉
王光美.jpg (326.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4 上傳
照片.jpg (296.49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6 上傳
閻敬銘介紹
閻敬銘.jpg (325.49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6 上傳
SAM_3103.jpg (453.8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0 上傳
SAM_3107.jpg (330.24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1 上傳
閻敬銘(1817—1892),字丹初,晚年自號“無不悔翁”,謚號“文介”,陜西朝邑(今大荔)人。清 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歷時四年修建朝邑豐圖義倉,他樂善好施,關懷鄉(xiāng)里疾苦,倡建天下第一倉——朝邑“豐圖義倉”,儲糧備荒,又設義塾,興蠶桑、教紡織、捐華原、西河兩書院膏火(學費)五千金。能文善書,遺著有《福永堂匯鈔》等書。 從城腳一處唯一的小門攀上,上到城墻
登倉頂樓梯.jpg (329.0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6 上傳
站在糧倉上看到頂部建筑也是一道美景
倉頂1.jpg (395.15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4 上傳
SAM_3139.jpg (589.0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2 上傳
SAM_3140.jpg (416.3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3 上傳
SAM_3135.jpg (262.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2 上傳
糧倉房頂排水通道
倉頂排渠.jpg (460.89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4 上傳
連接屋檐下排水
倉頂排水.jpg (576.0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5 上傳
慈禧太后曾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并在倉頂賜“虎”、“龍”二字。豐圖義倉與蘇州的“豐備義倉”并重一時,馳名全國。
龍 虎.jpg (517.6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2 上傳
從豐圖義倉頂上環(huán)顧四周,北面300米土崖上還有兩座古建筑,唐代的“金龍寶塔”和宋代的“岱祠岑樓”。
金龍高塔.jpg (382.95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1 上傳
六合寶塔.jpg (373.99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2 上傳
倉房
小倉門.jpg (307.1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5 上傳
儲藏糧食的小倉.jpg (346.62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6 上傳
地板防潮.jpg (422.8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7 上傳
倉房為磚窯式,對糧倉的防火、防盜、防入侵等都有獨特作用。每倉進深11米,寬4米,儲糧90余噸,全倉共可儲糧5220噸。倉房地面由松木板鋪成,離地下40厘米,木板下墻體四周有4個排氣孔,利于空氣流通和潮氣排出。這種倉形因小而獨立,便于將稻、麥、豆、谷等糧食按種類、干濕分門別類儲存管理。倉房的精妙設計便于空氣流通和潮氣排出,但每逢春夏兩季,小麥常見的蟲害還是會侵蝕倉城的儲糧,所以,防蟲害顯得格外重要。豐圖義倉采用傳統(tǒng)的磷化鋁片劑熏蒸法消滅、防治蟲害。磷化鋁由于發(fā)揮藥效所需時間較長,最適合用于儲期較長的糧食和商品。磷化鋁通過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自行分解產生磷化氫氣體,從而達到熏蒸毒殺害蟲和螨類的目的。磷化氫氣體對人畜為劇毒,因此在對倉房進行熏蒸前,工作人員都要佩戴防毒面具進行操作。每次熏蒸大約要持續(xù)一周的時間,等熏蒸結束后,要開倉暢曬,徹底將殘余的磷化氫氣體揮發(fā)掉,以確保糧食的安全。磷化氫氣體在空氣中極易擴散,熏蒸后的倉庫,一般在24—28小時就可以散完,不會影響糧食的色、味和食品衛(wèi)生。熏蒸過的種子,在規(guī)定劑量和密封天數(shù)以內,發(fā)芽率不受影響。 豐圖義倉中的農具等
SAM_3150.jpg (530.29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3 上傳
農具.jpg (473.35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3 上傳
豐圖義倉中的農具——手動風機
風箱.jpg (420.08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9 上傳
介紹
豐圖義倉廣場2.jpg (322.97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9 上傳
豐圖義倉1.jpg (376.06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8 上傳
景色.jpg (444.77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1 上傳
SAM_3082.jpg (388.03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20 上傳
古時用具.jpg (360.64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23 15:30 上傳
這次活動不光品到了原生態(tài)美食,還讓我們從現(xiàn)代的收糧、糧食加工、糧食儲備一下穿越到了古代糧倉,領略到了古代糧倉的建筑風格。從古到今,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上天賜于我們糧食,讓我們放開胸懷,領略三秦大地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