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傳說,在我國民間流傳久遠(yuǎn),影響深廣。既然是八位仙人,他們的身世本來是無從查考,也無深究的意義。然而,神話在不斷的創(chuàng)造、流傳、豐富過程中,見于文獻(xiàn)典籍卻言之鑿鑿,把他們從天國拉到人世,或修行,或超度,人亦可以成仙。神話傳說是口頭文學(xué),在人們口頭流傳過程中,經(jīng)過眾多民間藝人自覺不自覺地進(jìn)行加工、豐富,創(chuàng)造了八仙的形象。盡管仙界的最高權(quán)威在八仙面前還顯示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和尊嚴(yán),但八位仙人實(shí)際上并不甘愿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聽從道家鼻祖太上老君的調(diào)遣。他們天馬行空,獨(dú)來獨(dú)往,成為神仙群體中的一個(gè)小小的流派—逍遙快樂的散仙。 民間有一首歌謠唱道: 鐘離寶扇自搖搖,拐李葫蘆萬里燒。 洞賓掛起空中劍,采和一手把籃挑。 張國老人知古道,湘子橫吹一品蕭。 國舅曹公雙玉板,仙姑如意立浮橋。 歌謠中唱的正是八位神仙隨身所帶的法寶。
鐵拐李黑臉蓬頭,卷須巨眼,跛右一足;手拄鐵杖;身背葫蘆,頭束金箍。葫蘆中的仙丹,不但能為人治病,且能起死回生,葫蘆是他的法寶,贊之者曰:“葫蘆中豈只存五福?!?/font> 漢鐘離(權(quán))身長八尺,美髯俊目,頭上扎雙丫髻,常常手執(zhí)一把小扇,小扇是他的法寶,人道是“輕搖小扇樂陶然”。 張果老倒騎毛驢,手拿魚鼓,“魚鼓頻敲有梵音”,魚鼓是他的法寶。 呂洞賓浪跡江湖,身背一把寶劍。這劍,按《醒世恒言》中的“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所說是他的師父鐘離所贈,號為“降魔太阿神光寶劍”,原是鐘離的師父華東帝君傳給鐘離的,有飛取人頭的特異功用。只要告訴它仇人的姓名、住址,念一個(gè)咒,它就會化為青龍,飛去斬首,口中銜頭而來,呂洞賓以這一把寶劍為法寶,人贊這曰:“劍現(xiàn)靈光魑魅驚”。 何仙姑常常手執(zhí)一枝荷花,荷花就是法寶,有詩句為證: “手執(zhí)荷花不染塵”。 曹國舅的法寶是拍板,人稱之為“玉板和聲萬籟清”。 藍(lán)采和常常攜帶一只花籃,花籃是他的法寶,盡人皆知“花籃內(nèi)蓄無凡品”。 韓湘子生性狂放,流落江湖,常執(zhí)一管簫,簫是他的法寶,“紫蕭吹度千波靜”。 八仙的法寶有時(shí)一人不只一件,有的說法不一。 鐵拐李除了葫蘆之外,還有鐵拐,在《東游記》中,他過海時(shí),投入海中的就是拐杖,但到燒海時(shí),又靠的是他的葫蘆。 漢鐘離原是武將,本常常是仗劍指揮的,可能是受了諸葛亮羽扇綸巾形象的影響,將寶劍送給了呂洞賓,自己搖起了小扇。但不知為什么,八仙過海時(shí),他投入水中代舟的法寶卻是一只鼓。 張果老的法寶原本是可以折疊的紙?bào)H,不知何時(shí)改成了魚鼓。 呂洞賓的一把寶劍最有特色,但在《東游記》中,他投入水中的法寶卻是簫管,有時(shí)也見他的圖像,畫他手持一個(gè)葫蘆。 藍(lán)采和,以踏歌聞名,手持拍板最合他的身份,在《東游記》,他也果真是“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并且因龍?zhí)涌春昧怂呐陌澹ㄔ邶堊友壑信陌遄兂闪擞癜妫┒鹆税讼膳c龍王之間的一場大戰(zhàn)。后來不知為了什么,拍板轉(zhuǎn)到了曹國舅的手中,他的法寶改成了花籃。 韓湘子在《東游記》中,“以花籃投水中而渡”,法寶本是花籃,暗地里被另外的傳說將花籃歸到藍(lán)采和名下,他的法寶變成了一品洞簫。 曹國舅是皇戚,又是為官之身,正經(jīng)是捧一塊玉質(zhì)笏板?!稏|游記》中注意了這一點(diǎn),寫“國舅以玉板投水中而渡”。到了后來,八仙常到之處多為民間百姓地方,不得不隨俗將玉板換成拍板。 何仙姑的法寶各處的介紹頗不一致,民歌唱“仙姑如意立浮橋”,說是如意,《東游記》上寫“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民間又據(jù)此將它演化為鍋灶上常用的笊籬。到最后,大概是服從了舞臺道具要美觀的原則,使他肩一枝荷花當(dāng)法寶。 先賢有聯(lián)語: 九天閶闔開宮闕,八仙過海在蓬萊。 蓬萊因八仙而神秘,八仙因蓬萊而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