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jpg (71.33 KB, 下載次數(shù):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7-17 17:38 上傳
光緒七年(1881)鄉(xiāng)紳馮中承創(chuàng)立,位于涇陽縣魯橋鎮(zhèn)以北的清涼垣(今為三原縣魯橋中學)。清光緒七年(1881),賀瑞麟在“清麓精舍”基礎上創(chuàng)設。
賀瑞麟號復齋,三原縣北城人,中貢生后,絕意仕進,親造“清麓精舍”,潛心研究程朱理學,并授徒講學。同年,三原知縣焦云龍籌集資金,在清涼垣建五間大廳一室,為賀瑞麟講學之所,同時建學舍20余間,土窯10余孔,供師生自修及憩息;三原縣鄉(xiāng)紳劉升之捐銀2000兩,發(fā)商生息,作為常年脩脯之供給;知縣焦云龍又置水、旱田數(shù)十畝,作為書院日常之經(jīng)費。書院另辟一窯為印刷局,時刊程、朱遺書(即世傳《清麓叢書》),并依崖修成藏書洞三座,藏古籍數(shù)千卷,供士子學習。
書院以儒家“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為辦學宗旨,故名“正誼書院”。陜西巡撫馮譽驥曾為之題匾。書院初由山長賀瑞麟主講,不延別師。專修洛閩義理之學,不以時文為務。清末時聲譽頗高。關中名儒牛兆濂(藍田人,人稱“牛才子”)曾一度主講正誼,書院一直辦至1948年,曾刊印《清麓叢書》,行銷省內(nèi)外;藏書洞藏書約萬余卷。
正誼書院為民間書院。來院學習者,食用自備。清末“廢科舉、興學堂”后,大部書院改為學堂,學習官方編印的教科書,而正誼書院獨樹一幟,仍沿習理學,不隨時俗。是陜西省保留到最后的一所有名的書院。民國初年,改為清涼塬屬涇小學校,歷時約30年。書院舊址已于“文化大革命”中拆損殆盡,刻板及藏書亦散失一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