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戶從未簽到
四級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
- 積分
- 567
|
六、復興不是復古,形式和內(nèi)容的關系
有人說復興漢服,就是主張復古,這是一種誤解。不管人類想怎樣,時間的腳步卻是一直向前行的。我們也不可能、也不想回到歷史上的某個時代去。華夏文化能夠流傳上下五千年而不斷,成為世界上的唯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歷來堅持“華夏文化傳統(tǒng)”也值得我們?nèi)猿?!泱泱五千年??!您不認為華夏文明值得您自豪嗎。我們只能沿著華夏文化的傳統(tǒng)繼續(xù)走下去,并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未來。也許我們因為外來原因一時偏離了華夏文化的正道,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如果能盡快地回歸,那么,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當前,全國上下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呼聲與行動越來越多。實現(xiàn)華夏民族文明的偉大復興也是黨和國家的政策。
有人說,僅僅靠穿上漢服就能復興華夏文化嗎?當然不是。華夏復興,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而且是長期的過程,服飾禮儀的復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穿上漢服,當然不一定就能使華夏文化復興起來,但是,不穿漢服,也不能復興得更快。形式與內(nèi)容本來是不可分的,形式卻也可以促進內(nèi)容。華夏復興,少不了文化的復興;文化的復興,不可能沒有承載它的形式。可是“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是華夏文化的精髓,不穿漢服穿什么???有人說“承繼傳統(tǒng)在乎其心而不在其表”,這是把內(nèi)容與形式割裂了。牛羊之心有牛羊之表,人心也有人之表?!墩撜Z》中說過,如果虎皮和羊皮沒有毛色的不同,也就無法區(qū)別虎皮和羊皮了。
七、禮服和常服不能混淆,漢服不是演戲作秀
很多人反對漢服的理由之一是,看到深衣、漢服的寬袍大袖,覺得不方便、不實用,那么當今盛行的西方婚紗是否方便實用?您會穿著婚紗去跑步嗎?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愿意穿它?因為場合不同罷了。
代表國家整體形象時穿深衣;在不代表國家形象時,提倡56民族同胞各穿自己的民族服裝。我們沒有說過讓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也穿上深衣、漢服。同時,我們說過,大家平時的服裝是民族個性的選擇,代表國家或民族的時候卻不再是個人性的選擇;大家的日常服裝當然由大家自愿選擇,在重大、嚴肅、正規(guī)的場合應該穿上自己民族的禮服。我們也提倡(而非強制)漢族的成員平時也穿漢服,但是,漢服之中也有禮服與常服之分,而且款式多樣,并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長袍大袖的。我們的前人穿漢服修長城、開運河、建園林、種地、做工,不是穿著禮服去做這些事。更何況,我們今天要穿漢服,只要符合“交領、右衽、系帶”等基本要求的漢服,并非所有漢服都是寬袍大袖。
有人說,漢服像戲裝,所以,穿上漢服像演戲,我們看到,從有關先秦到明末的戲劇、電視劇中的服裝都是漢服,盡管有些做得很不規(guī)范,甚至“憑空想象”,那是設計師的問題。我們并非按照戲裝來做漢服,而是根據(jù)歷代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來制作漢服,與戲裝有根本的區(qū)別。我們穿上漢服,是對華夏民族以及華夏文化的認同,而不是在演戲。
還有人批評穿漢服是“作秀”,這是對我們很大的誤解。首先,我們是站在華夏文化的高度來對待漢服的,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發(fā)出倡議的;其次,國內(nèi)外廣大的漢服愛好者,是憑著一腔熱情,花費著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宣傳漢服、實踐漢服,這與“作秀”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為了嘩眾取寵、邀功爭利的做法,才能叫做“作秀”。另外,漢服的復興,不是一時的事情,它是華夏復興的一部分,所以,稱之為“漢服熱”也不恰當,因為它涉到中國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八、漢服是服裝傳統(tǒng)上的民族認同,是華夏文化認同的一部分
我們一直驕傲地自稱為“華夏”,而這兩個字卻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傳統(tǒng)服飾的全面系統(tǒng),體現(xiàn)著“華”字的內(nèi)涵;傳統(tǒng)服飾的文化禮儀精神,體現(xiàn)著“夏”字的內(nèi)涵。無根的是浮萍,無枝的是枯木;無靈魂的是行尸走肉,無形體的是鬼神妖怪。華夏文化是我們?nèi)A夏民族的根與靈魂,漢服是華夏民族的枝葉與形體的重要部分。我們作為華夏民族的后代,不認可傳統(tǒng)服飾,如何能自稱為“華”?不認可傳統(tǒng)禮儀,如何自稱為“夏”?不認可“華夏文化”,我們還有根和靈魂嗎?不認可“華夏服飾禮儀”,嫁接出來的枝葉和形體還是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嗎?
任何一個民族的代表性服飾,首先涉及到的是民族文化認同問題,而不僅僅是審美問題。在西化很嚴重的當今中國,我們的審美標準也在很多方面采用了西方的標準,由此而導致了我們民族心理整體上的失去自尊自信。華夏文化的復興必須解決這個認同錯位的問題,這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所必需。選擇傳統(tǒng)服飾作為禮服,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九、漢服與功利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有人說:“如果說這種學究式的倡議帶有利用奧運賽場以實現(xiàn)復興漢服的功利目的,那我寧愿反對‘深衣’踏進奧運賽場半步?!边@種說法自相矛盾。首先,“學究”是不講“功利”的,為了功利就絕不是“學究”;“學究”是不關注現(xiàn)實的,關注現(xiàn)實的就不是“學究”。倡議書的發(fā)起人和倡議者如果是關起門來讀書的“學究”,也就沒有倡議和簽名的必要了。其次,如果說是要“利用奧運賽場”,要實現(xiàn)“復興漢服”的目的,那么,莫非“復興漢服”見不得人嗎?倡議書主張占全國人口93%的漢族要穿漢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穿上深衣,究竟有什么“功利目的”?莫非漢族不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服裝?莫非中國就不應該有代表國家的禮服?照這個思路,我們是否需要取消國 旗、消滅漢語漢字呢?這樣的心態(tài)難道是健康的嗎?
有人說,此次倡議“是在一定程度上打著奧運的旗號賺取‘眼球’,搶占商機”,照這個想法來說,是不是大家應該對奧運會服飾禮儀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才好?要知道,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在國內(nèi)是全國人民的大事,在世界上是人類的一次大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來為華夏民族做事。
所謂“搶占商機”,更是無稽之談。在涉及到民族、人類、道義問題的時候,有人只從個體利益出發(fā)來壓制、歪曲漢服的倡議,卻不顧民族傳統(tǒng)和民心民意,那才是“搶占商機”。當今,在全世界,沒有一家做漢服的工廠,生產(chǎn)旗袍、馬褂、西裝的公司卻數(shù)不勝數(shù),某些相關的利益集團與其對漢服反感,何不轉(zhuǎn)而生產(chǎn)漢服去打開市場呢?且不說發(fā)起人與簽名者之中有沒有自己生產(chǎn)、銷售漢服的,就算是有,那又有何妨?人總是要穿衣服的,不論是西服牛仔,還是漢服。難道生產(chǎn)銷售西服牛仔就不是“商機”,而生產(chǎn)銷售漢服就成了“商機”了?更何況漢服復興起來之后,誰都可以生產(chǎn)銷售漢服,究竟誰最后“搶占商機”還不一定呢!
十、其它相關問題
第一,深衣有沒有資格承載華夏文化內(nèi)涵?
《禮記•深衣》講得很清楚,它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這使它有資格作為禮服,而且它本來就是傳統(tǒng)的禮服。它本身就承載漢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而且連“誰來確認衣服上用哪些中國元素”,也不難了。既能體現(xiàn)傳統(tǒng)風采、順應民意,又能省事、省錢、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漢服不適合于炎熱的天氣穿著嗎?華夏服飾的“設計”理念與西方的“設計”理念根本不同。它不以裸露肌膚求涼爽,而以寬松通氣求涼爽;它不以裸露肌膚求美感,而以禮儀廉恥求端莊。倡議書的發(fā)起人和簽名者很多是有親身體驗的。阿拉伯的長袍、佛教的袈裟可供參考。
第三,漢服與身份不符嗎?
有人說:“漢服應該由大氣、端莊、古雅氣質(zhì)的人來穿,而當今的禮儀小姐中,接受的更多是西方的禮儀方式,舉止投足之間展現(xiàn)不了漢服的氣質(zhì),難道要回古代找?guī)讉€大家閨秀來當禮儀小姐?”那么,我們要反問一下:難道“禮儀之邦”的中國就永遠“接受西方的禮儀方式”嗎?難道中國當今的女性就沒有“大家閨秀”嗎?更何況,穿上華夏禮服之后,自然便會有一種心境的變化,只要體驗一次就可以知道。
第四,旗袍已被認可為中國元素,甚至被應用于國外的時尚和服裝設計,現(xiàn)在突然推出幾百年未穿過的衣服,會不會過于唐突?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為過矣。”旗袍本來是滿 族的服裝之一,現(xiàn)在流行的旗袍又是西方化的,連滿 族的都不是了,如何能體現(xiàn)華夏“五千年的傳統(tǒng)”?“中國元素”拼湊不出“傳統(tǒng)”,只能成為“雜湊”。“傳統(tǒng)”的禮服,本來就不是“時尚的服裝設計”,兩者不能混淆。華夏民族的服裝已有至少五千年的歷史,而且還會繼續(xù)延續(xù)下去,“未穿過”的那“幾百年”,在華夏民族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我們是應該有遠見卓識,還是應該沿襲錯誤?
第五,拱手作揖之禮是為難外國人嗎?
任何事情都有個開端。試想,當初我們開始接受西方“握手禮”的時候,西方曾經(jīng)強迫過我們嗎?當我們到阿拉伯國家去行“貼面禮”的時候,我們覺得為難了嗎?作揖只是兩手一拱,有多么難學嗎?我們?yōu)槭裁茨軌蜃鹬貏e國的禮儀卻不能有我們民族自己的禮儀呢?為什么只想到去尊重別的國家卻不能有自己的禮儀以自尊自重呢?
第六,深衣漢服是被歷史拋棄的嗎?
有人說:“從古到今,時代在不斷的發(fā)展,‘深衣’為什么被歷史拋棄?”這要弄清楚,它不是“被歷史拋棄”的,更不是我們自愿放棄的,而是因為滿清侵入中原后被迫中斷的,其中有一種隱含著的歷史性屈辱。今天,漢服的復興,是消除這種屈辱的一種方式。
第七,漢服能體現(xiàn)女性的曲線美嗎?
有人說,穿上漢服之后,無法體現(xiàn)女性的曲線美。這種說法是受時尚潮流影響的產(chǎn)物。端莊儒雅比曲線凸現(xiàn)更重要,尤其是禮服。西方的晚禮服凸現(xiàn)的是肌體線條,漢服承載的是禮儀。換個角度來說,漢服不是不能體現(xiàn)人體之美,但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與西方不同的另一種審美觀。廣義的漢服,是中國人根據(jù)自己的身材特點而設計出來的,更適合中國人自己穿著;它更能體現(xiàn)東方人靈動美、運動美,而非靜止、呆板的人體之美;男性穿上,能夠更加挺拔、瀟灑;女性穿上,更加清秀、雅致。修長的衣服加上束帶,使男性顯得更加挺拔俊雅,使女性顯得更加亭亭玉立;不僅如此,能夠具有完美曲線的女性,在現(xiàn)實中畢竟只有少數(shù),在此情況下,漢服反而能夠掩蓋曲線的不足。
第八,代表國家形象的禮服不需要創(chuàng)新嗎?
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思潮,深深地影響著人們,認為一切都可以“創(chuàng)新”,而且形成了一種“創(chuàng)新至上”的情結,這是一種不恰當?shù)淖龇?。器物能夠?chuàng)新,技術需要創(chuàng)新,制度和學說可以創(chuàng)新,但是,傳統(tǒng)卻不是靠創(chuàng)新而來的,它只需要傳承。禮服是傳統(tǒng)與文化的體現(xiàn),而不僅僅是器物、學說、制度,更不是技術,不能“一刀切”。我們應該對得起我們的前賢,還要對得起我們的后人,我們在這中間起著一個中間紐帶的作用,“創(chuàng)新”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第九,我們沒有可以“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嗎?
要代表中國,既要代表歷史上的中國、現(xiàn)在的中國,還要代表未來的中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注重“傳統(tǒng)”;要在服裝上有代表中國的,也必須到“傳統(tǒng)”中去尋找。離開了這個“統(tǒng)”,那么,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深衣是兩千多年不變而且是除了滿清之外的歷代的禮服,它本來就是“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