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城二初中學(xué) 八年級六班 武子寒 指導(dǎo)老師 陳清亮
也許應(yīng)了賈平凹的那句:“正如長處和短處一樣突出便顯其風(fēng)格,對待秦腔,愛者便愛得要死,惡者便惡得要命。”我就屬于后者,雖然我是陜西人,但我一點也不喜歡這傳統(tǒng)的地方戲。
簡簡單單的道具,聲嘶力竭的嗓音。每當(dāng)我聽到秦腔,我都不禁打個寒顫。
可爺爺卻把這當(dāng)作一種享受,每天準(zhǔn)時收看秦腔節(jié)目,在咸陽湖畔聽秦腔,有時甚至哼幾句,對此我非常不理解。每次出游時只要看到戲臺子,聽到二胡的演奏聲,我便拉著爺爺遠遠走開。
但此后的一天,我對秦腔的看法徹底改變了。那天,我本想拉著爺爺走開,可爺爺想去聽秦腔,無奈之下,我只好陪著爺爺坐在他們旁邊。沒有道具,沒有化妝,旁邊幾位老爺爺拉著二胡為他們伴奏。
略帶沙啞的嗓音唱著:“香蓮!那旁站定陳世美,只管向前對供招……”旁邊一位較年輕的阿姨扮演秦香蓮,她開始略帶哭腔地唱:“遵命!未曾開言心好惱,負義的賊子聽根苗:包相好言來勸告……”
通過他們的唱腔,我仿佛看見了包公的鐵面無私,香蓮的凄苦哀怨,陳世美的囂張霸氣和最后的跪地求饒,真是大快人心。
噢!我明白了秦腔是需要我們想象才能聽懂的,只有想象才能體會戲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才會真正體會秦腔的魅力。聽著聽著我不禁打著拍子叫好……
此后,我也喜歡秦腔了,喜歡秦腔的粗獷豪邁,喜歡它的愛憎分明。秦腔也許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戲曲,但在這三秦大地上傳承多年,是真正屬于西北人的獨特藝術(shù)。
編輯點評:作者選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先講自己是如何不愛聽秦腔,通過一個事件,轉(zhuǎn)而喜歡上了秦腔,文章充分設(shè)置了伏筆。但文章對秦腔的描寫還是有些不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