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戶從未簽到
五級
衣冠之美禮儀之大,在于華夏
- 積分
- 1029
|
看到有人發(fā)表了《關于漢服復興運動的反思》一文,原以為是積極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文章,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原來又是一篇反漢服論調(diào)。(漢服圈與反漢服圈自漢服復興運動發(fā)起就存在,外人難以識別。)
首先,雙子座本人如果不是反漢服者,那么轉載這篇文章,應該是無意識的行為,可以諒解。同時建議你看一看《天風環(huán)佩文集》,了解漢服復興運動發(fā)起者的真實想法。
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一定是曲折和前進的,漢服復興,從一開始,就注定面對無數(shù)的阻力和困難,包括外來的和內(nèi)在的。外來因素,主要是社會、政府、國家的認可過程,而內(nèi)在因素,就是復興者的素質(zhì)提升。
漢服復興運動,從開始提出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歷近十年,期間起起伏伏,歷經(jīng)磨難。但總的趨勢是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目前,百度漢服吧已有注冊會員73220余人,加上全國各地近千個漢服群,遍及全國各地一、二線城市的漢服復興社團,而這其中參與者,絕大多數(shù)都是80、90后。
這一切說明,越來越多曾被我們批評為“垮掉的一代”“墮落的一代”的年輕人,在外來文化不斷侵蝕民族文化肌體的時候,認識到捍衛(wèi)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學校、社會團體愿意將民族文化復興作為重點工作加以扶持。
參與的人多了,事情也會多。這篇文章的作者,只寫到了漢服復興運動中的一些消極面,客觀的說,這些情況是有的,但請不要忘記,漢服復興運動,畢竟僅僅是草根的文化復興運動,參與者都是一些二十出頭的孩子,這些孩子從小在西式的教育體制下長大,所接觸的家庭、社會影響,鮮有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可以說,這些孩子都是從零開始,自發(fā)的接觸、學習漢文化,帶著一腔熱血,投入到對民族的熱愛當中,用專家的標準要求他們,是不公平的。缺點專業(yè)性、缺點嚴謹性,可以理解,總比那些穿著異族服裝,展示本族文化,糊弄外國人,欺騙中國人的“偽”民族文化家們強許多。
每看到那些穿著晚禮服拉二胡,穿著西裝秀書法,穿著旗袍彈箏奏琴,穿著唐裝打太極的時候,我想問問,這些服飾哪一點能體現(xiàn)并詮釋出漢民族文化,你們又在代表哪個民族?此刻我更羨慕其他55個兄弟民族,他們的民族文化更像民族文化。
我想問問這篇文章的作者,為什么只看到漢服復興中的消極點,卻不去歌頌那些復興運動中積極地令人感動的一面呢。
那些年輕的孩子,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文化,為了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漢服,節(jié)衣縮食;為了參加一次漢服活動,自費學發(fā)型設計、學傳統(tǒng)舞蹈、學傳統(tǒng)樂器、學書法、學詩詞歌賦;為了讓自己對漢文化了解的更多,拋棄原來熱衷的網(wǎng)游、迪吧,開始研究百家經(jīng)典。
這一切都源自一種無形的動力,漢文化的博大精深產(chǎn)生的向心力。
作為咸陽漢服社團的發(fā)起者和組織者,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關注漢服復興,關注傳統(tǒng)文化復興。
其實,只需要大家少喝一杯咖啡,多喝一杯茶;少去一次迪廳,多學一點書法;少唱一點流行歌曲,多學一點傳統(tǒng)藝術;少看一本言情小說,多讀一點傳統(tǒng)經(jīng)典;少打幾針抗生素,多學一些中醫(yī)養(yǎng)生知識。
文化復興,就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穿起漢服,只要知道漢族的民族服裝是漢服不是旗袍唐裝就行。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歷史學家,只要知道了解真實的中國歷史、漢服興亡史就行。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古箏演奏、漢舞藝術家,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欣賞,并讀懂它就行。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是飽讀詩書、出口成章的才子,只要你愿意學習并實踐民族思想的精華就行。
當有人議論說,漢文化應該是包容的時候,我想說,任何事物都有個度。漢文化沒有包容,就難以發(fā)展,但是,如果作為母體文化的漢文化在外來文化大肆侵蝕的情況下,仍然空談“包容”,那無異于玉米對著老鼠大喊,快吃我吧,讓我包容你。此時已不是包容,而是縱容。
任何民族對于外來文化的兼容,都是建立在批判的接受的基礎上的,首先是捍衛(wèi)母體文化完整性,然后談包容。全盤接收外來文化的惡果,就是本民族文化的消亡,最終導致民族的淪落。
這一點,日本人在東北,民進黨在臺灣都已經(jīng)實踐過了?,F(xiàn)在,是美國文化為主體的西方文化對漢民族為母體的中華文化的侵蝕。
漢服復興,就是捍衛(wèi)早已傷痕累累的民族文化的母體,使她不再繼續(xù)遭受外來文化和民族敗類的羞辱,幫助她重新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當我們穿起漢服,走上街頭時,就是要從外表開始,告訴世人,我們是堂堂正正的漢族人,如果連這個自信都沒有,何談民族文化發(fā)展。 |
|